22.9 C
Taipei
星期五, 28 10 月, 2022
Home科技新聞AI人工智慧人工智慧養蝦肥又多!中山大學 AI 養蝦,免受天氣與水質影響

人工智慧養蝦肥又多!中山大學 AI 養蝦,免受天氣與水質影響

養蝦導入人工智慧 育成率由五成提高至七成

養蝦屬傳統養殖業,漁民需看天吃飯。他們小心翼翼地維持水的酸鹼值、控制飼料量,以免太多飼料汙染水質,導致讓蝦群大量死亡。然而蝦池又深又濁,加上不時的大雨,讓水的酸鹼值遭到破壞。如此一來,漁民會在看不清水中狀況下而超量餵食,導致蝦隻大量死亡。所以坊間的養殖率多在 4~5 成。

▲ 中山大學應用人工智慧技術養蝦,事倍功半,不僅育成率提升到 70%,且蝦隻還更肥美。

中山大學智慧科技水產養殖團隊,由資訊工程系黃英哲教授、海洋科學系的洪慶章教授跨領域合作,導入人工智慧的技術養蝦。人工智慧可藉由分析蝦群的數量、生命力與水質,判斷餵食的時間與飼料的量。因此,在人工智慧協助下養出來的蝦,育成率可以提高到 7 成。

藉由水中影像學習 水質蝦況分析一把罩

水質決定了蝦群的質量好壞、數量多寡,以及餵食時機與飼料量。養殖池一但水濁,漁民就很難藉由目視來決定餵食的量,一不小心就倒入過多的飼料。如此,殘餘的飼料再加上蝦群的大量排泄物,讓水質受到汙染、惡化。蝦群就會生病、死亡。

因此洪慶章教授與台灣海洋中心合作開發「UVS 水下攝影系統」,具有高靈敏度,能全天候錄製即時影像。資料庫每天都新增超過 4000 個圖片、影像檔案,讓 AI 能大量學習與分析。

目前的 AI 已經可以分析水質、每隻蝦的大小與健康狀況、蝦群的數量等,來提醒漁民投入飼料的時機與量。洪教授的團隊也另外開發 APP,讓漁民可從遠端來投放飼料、排放汙泥等。

人工智慧導入養蝦專案的首年期間,累計的監控影像與照片達 47 TB,全數存在 Seagate SkyHawk 硬碟中。在導入養蝦的人工智慧之後,團隊的下一步目標是導入自動化管理。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