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每一個成功的AI背後 都有一群「國家級貧困縣」的藍領
人工智慧的判斷、思考與分辨能力越來越強,一部分也要歸功於一群來自「國家級貧困縣」的 「AI 訓練師」們。這些「人工智慧訓練師」的出身背景,可說是有別於美國矽谷、台灣竹科、或是北京中關村等光鮮亮麗的科技重鎮。

▲ 你能想像這些辨識力強的 AI,是出於這群年輕藍領的「訓練」嗎?
根據維基百科所述,中國河南省民權縣屬於「國家級貧困縣」,人均 GDP 為 3605.5 元,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其河流「東沙河」貫穿全縣,區分新城邑與舊城。在東沙河一角的老舊郊區,有間不到三層樓的民宅。這些「人工智慧訓練師」們就窩在宅中的一角訓練 AI,年紀都很輕。像是兩位創辦人的年齡,就分別為 19 歲與 26 歲,互為親戚。

▲ 訓練人工智慧的工作室門口,圖中兩個年輕人為其創辦者
8到14小時密集「訓練」 成就高智慧AI
這些「AI 老師」們的職稱為「標註員」,每天需花超過八小時坐在電腦前、用滑鼠點擊大量的圖片。有時會加班到 14 個小時。
他們替照片標註前景、背景以及其他指定的目標物等,像是醫療照片中的目標物,幾乎都是醫療的專有名詞;或是替自駕車的地圖標註路名與地名等。這些標註的動作,就是在訓練人工智慧學習、辨識物體。

要讓人工智慧學習辨識一樣物體,訓練師就需要輸入大量的圖文給它。例如要讓 AI 精準辨識出一顆蘋果,需要數千到上百萬張各種情境的蘋果照片,像是紅的、綠的、腐爛的、或是在各種不同地方出現等的蘋果。因為 AI 很容易被誤導,曾經就有研究人員拿一張形狀扭曲的「校車」照片給 AI 辨識,它們竟然辨識不出來。
AI 的許多演算法和機器學習,都需要藉著這樣日復一日的「標註」工作來學習。 標註員是一項門檻低、勞力密集度高的工作,因此員工多是年輕人或是兼差者。中國的科技大廠如百度、騰訊,能在人工智慧的領域遙遙領先,一部分也要歸功於這些藍領階級,每天緊湊地標住訓練 AI。

而關於標註員的薪水,據美國科技媒體 Motherboard 的記者訪談,一位女員工標記一組 20 張照片的酬勞約 20 元人民幣。她一天可完成約 80 張到 160 張的圖片。他們的平均月薪約 2,000 人民幣(9,000 新台幣)至 4,000 人民幣(18,000 新台幣)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