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人工智慧與你做朋友,已經化為現實。三星的「AI 人造人」日前亮相在方才落幕的創新電子產品科技的盛會 2020 消費電子展( CES ),今年總共有 4,400 多家參展商、 20,000 多件展品在為期一週的展會上首次亮相,約 17 萬名的與會者共襄盛舉,一齊揭開最新未來科技的帷幕。
在展前,就有不少人開始預測此次大會最亮眼的發表──其中 STAR Labs的人造虛擬化身「 Neon 」具所有萬眾矚目的關鍵於一身:包括 STAR Labs 是三星旗下子公司、近年來如日中天的 AI 人工智慧技術與從一般大眾到科技專家都感興趣的「人造人」等等。
▲ 你看得出他們都是 AI 生成的虛擬人物嗎?( Photo : Neon 官方網站)
這幾日,甚至有 Reddit 用戶挖出了未公開的影片,之後更有許多 YouTube 頻道對 Neon 的技術以及這家的公司進行深入的探討分析。
▲ A closer look at NEON at CES 2020
「越像人類就越討厭」 Neon 要翻越恐怖谷
▲ 恐怖谷理論( Photo : 維基百科)
「恐怖谷理論」( Uncanny Valley )由日本機器人專家森政弘在1970年提出,根據他的假設:物體的擬人程度增加,人類對它的情感反應會呈現「增-減-增」的曲線。
恐怖谷就是隨著「接近人類」的程度到一定比例時,人類對其的好感度卻突然急速下降,甚至感到反感和驚悚,過去如盡力做到維妙維肖的日本仿真機器人 Repliee Q2 ,也有人表示對他感到毛骨悚然。
再看看人造人 Neon ,有著炯炯有神的雙眼、舉手投足之間自然的動作,無不看上去精神煥發、神采飛揚。
▲ 人工智慧虛擬朋友來了!看著惟妙惟肖的人造人,想著他們竟也可以跟你屈膝攀談,是否會覺得未來有點可怕呢?
── 這些人物看上去就像真人拍攝的畫面,但其實是 AI 生成的人造人們,真的可以說是逼真到跨越了恐怖谷!
而 STAR Labs 之所以要讓 Neon 逼真到彷彿只是隔著一層玻璃的真人,一舉跨過恐怖谷,就是為了要讓 Neon 成為能與人互動的「朋友」。
想做的不只是 人工智慧 語音助理 Neon 各有不同個性
人工智慧「Neon」 創始人、STAR Labs 主管 Pranav Mistry 說:「 Neon 將會跟我們的世界整合並能成為其與更美好未來之間的全新橋樑」。他們期待一個「人恆為人,但機器亦通人性」的世界,人與虛擬助理將有更融洽的感情聯繫,互動方式也會更趨近於真人。 Neon 將不只是智慧語音助理,而更像是朋友。
在 STAR Labs 的設定中,Neon 能開口和人對談,並且在互動中,持續學習對方的說話習慣與記憶偏好,以期更加自然地對答如流,就像你與一個真正的朋友談天說地。
「 Neon 就像我們一樣,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但身體是虛擬的。」 Pranav Mistry 介紹說。「每一個 Neon 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的個性。」
每個 Neon 都有自己獨特的記憶,用戶每和一個新的 Neon 對話,都像交新朋友那樣,彼此從頭認識。
雖然有人會認為 Neon 只是增加了實體形象、並被賦予獨特個性的人工智慧語音助理,但三星強調,Neon 的定位和傳統智慧語音助理不同,它和 Siri 或 Alexa 不同,更非自家語音助理 Bixby 的衍伸產品,它不能幫你找尋最近的咖啡店、網購、訂餐或是查看今天天氣如何。
核心思想「 A New Kind of Life 」
那 Neon 現在能做些什麼呢?
在發佈活動上,介紹了 Neon 背後兩個人工智慧的核心技術: Core R3 。 Core R3 的「 R3 」代表了 Reality 、 Realtime 、 Responsive ,負責讓 Neon 快速響應用戶的對話以及像人一樣自然地說話做事。 Core R3 依靠神經網路技術,針對人類的外型、舉止、互動進行訓練。 Pranav Mistry 也表示Neon訓練四個月後,對比早期版本已經有了十分可觀的進步。
在能看到的展示中,有一位 Neon 在對語音指令進行回應時秀出了幾句中文。
但也有記者原本想親身體驗和 Neon 互動,但卻只能透過一個工作人員把他的問題複述一遍給Neon,而 Neon 雖然有的回答不錯,有的回答則不太像人類反應。
作為 Neon 核心技術的另一項為「 Spectra 」,負責 Neon 的學習和情感反應。然而實際上在 CES 的活動中官方也並未就此進行詳細的介紹。據稱 Spectra 技術將會是 STAR Labs 後續研發的重點。
Neon 因宣傳而使大眾對其抱持很高的期望,但它的實際表現還達不到宣傳所言的程度。甚至, CES 中所展示的都是預先渲染好的,也不是 Neon 現下能達到的技術。據外媒報導,三星證實目前展現的情景都是理想狀態,只作為向大眾說明之用。
STAR Labs 想做的,或許是個有溫度、更友好的 AI,就算某些功能性會有所取捨,但能換來更有人性化展現。這次 CES 雖然沒有帶來實質創新的技術,但這間新興的「實驗室」帶來的概念值得思考,也足以對他、對 Neon 與對 AI 技術的未來展望充滿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