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當元宇宙一詞被微軟、 Meta 炒得火熱之際,有關 AR/VR 的裝置研發也在市場上掀起一陣復興熱潮。
據科技媒體 Verge 報導, Meta 在 4 月初,宣布將於 2024 推出第一代 AR 眼鏡,該眼鏡的原型雖尚未曝光,但外界目前預期該裝置應能讓使用者融入線上遊戲中的虛擬替身(Avatar),打造沈浸式電玩體驗。另外微軟則早在去年底,就宣布與三星合作的「 HoloLens AR 智慧眼鏡計畫」,首發產品同樣預計於 2024 問世。
作為另一科技巨頭,Google在前些時候對 AR 裝置的相關議題,顯得有點默不做聲。然而在 7 月中,一篇由 Google 產品經理 Juston Payne 在官網上發佈的貼文顯示,也許現在正是 Google 急起直追的時候。
Google 產品經理宣布即將實測新 AR 裝置
Payne 在該篇貼文指出, Google 將從 8 月份開始,在現實世界中測試他們的新 AR 裝置,該測試將由數十名 Google 員工、佩戴最新的 AR 眼鏡原型,在特定區域進行小規模測試。新款 AR 眼鏡預期能囊括的功能包含即時口譯(與人交談時,顯現第二語言字幕於鏡片上)、即時指引交通路徑,以及提供目的地商家的菜單、營業資訊於眼前等。
雖然 Google 與 Meta 一樣, Payne 並沒有在貼文中透露新一代 AR 眼鏡可能的模樣。但據外媒 Quartz 的觀點指出, Google 的 AR 眼鏡發布消息雖來得晚,卻有機會在市場中走出與眾家廠商不同的路,甚至達到後發先至的可能,產品實力不容小覷。
挾帶前三代 VR 眼鏡的教訓,Google 有信心弄清消費者「痛點」
首先 Google 在做智慧眼鏡上,有著比別家更深厚的「經驗」。
Google 其實是智慧眼鏡的先進者。早在 2012 年,Google 創辦人謝爾蓋.布林(Sergey Brin)就在當年 Google I/O 大會上,領先眾家科技大廠,推出史上第一副智慧眼鏡。當年《時代》雜誌還將 Google Glass 列為「 2012 年最佳發明」,世人一度以為改變生活的 AR 眼鏡即將普及。
Google Glass 價格昂貴,外型飽受批評
但當時的 Google Glass,不僅訂下 1500 美元的昂貴入手價,限制了迅速拓展市佔率的可能。用途上,使用者除了能用當時還算新奇的骨傳導技術聽音樂,剩下的也就只有顯示來自簡訊、地圖的簡單文字訊息,及拍照綠影,功能稱不上豐富。
最致命的還有 Google Glass 飽受批評的外型。初代 Google Glass 前放掛有一顆明顯的前置鏡頭,不僅看起來滑稽,對當時還不常拿手機,隨手攝錄影的大眾而言,也有偷拍、刺探隱私之餘。
Glass Enterprise Edition 成功瞄準企業需求策略
最終 Google Glass 在 2015 年宣布停止生產,整個計畫看似黯淡退場。但據外媒 Wired 報導, 2017 年 Google 捲土重來,發布企業版 Google 眼鏡 「Glass Enterprise Edition」。其功能與售價會依企業客戶在工作場域中的需求調整,例如產線上的工作者,可在操作過程中,一邊讀取手邊零件的資訊,省下查看功夫。
瞄準企業端需求的策略奏效, Google 在 2019 年推出「Glass Enterprise Edition 2」,作為旗下第三代智慧眼鏡。且據官方聲明,該代智慧眼鏡的研發項目,已從 Google X 實驗室正式轉入 Google 旗下,意謂著 Google 已不再將智慧眼睛視為實驗產品,而是能擔當銷售動能的主力產品。
Google併購新創,重新挑戰消費者端
有了前三代智慧眼鏡的經驗加持,如今 Google 暌違近 10 年,再度挑戰用戶端的 AR 眼鏡,挾帶的另一項秘密武器是 Google 在 2020 年收購的智慧眼鏡新創公司 North。
據 The Indian Express 報導指出,這家成軍於 2012 年的新創,初衷是從眼鏡的角度打造智慧眼鏡,而非科技產品的角度出發。意即,外型搭配、配戴舒適度,是 North 的首要原則。這點恰巧與 Google 第一代智慧眼鏡的失敗互補。
外媒 Quartz 報導指出,消費者在挑選 North 的智慧眼鏡 Focals 時,會涉及詳細的尺寸測量,包含鏡臂長寬、鏡片角度等調整,顏色與設計風格上也有多項款式能挑選。且 North 在紐約、多倫多等城市皆設有奢華的精品展示店,對於 Google 未來切入 AR 眼鏡的高端零售市場,是另一大利多。
本文轉載自科技報橘(原標題:AR 裝置的先驅者!Google 推出速度比其他大廠還慢,為何新產品仍備受期待?)。首圖為示意圖,來源: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