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C
Taipei
星期三, 26 10 月, 2022
Home設計UI/UX設計今年10月即將入手的新身分證,它的UI設計有啥亮點?

今年10月即將入手的新身分證,它的UI設計有啥亮點?

睽違14年,今年10月即將入手的 eID,新功能你期待嗎?

還記得 2018 年內政部舉辦的「新版身分證」設計競賽嗎? 當時任職 HTC,參與 HTC Sense UI 介面設計與 HTC Themes 設計的魯少綸,他的作品「形|SHAPE」以簡潔的 UI 廣獲評審青睞,獲得「設計獎」,更成為新式身分證的設計依據。

今年10月即將入手的新身分證,它的UI設計有啥亮點?▲ 新身分證得獎做品:左圖為設計獎、右圖為人氣獎

不過在網路票選過程中,「形|SHAPE」僅獲得 46 票,與獲得近 10 萬票卻只得了一個「人氣獎」的作品「嶼民在地」票數相差懸殊,引發網友們不滿。「不禮貌鄉民團」在臉書上貼出比較,質疑為何 9 萬 6 千票的作品卻輸給僅有 46 票的作品,引發論戰。

對於爭議不斷的新身分證競賽結果,設計師聶永真表態:不要用民粹霸凌設計獎得主!究竟新式身分證除了極簡風的 UI 介面之外,到底還有哪些亮點,值得設計師為它發聲呢?

新身分證 UI:高延展性、整齊易讀、具包容性,獲評審青睞

新身分證得獎做品:左圖為設計獎、右圖為人氣獎▲ 新身分證版面切成單純的左右兩塊,給予長短不一的字數有很大的延展性,版面也更整齊易讀。

左右區塊排版,簡潔易讀

據「身分證再設計官網」所寫的官方勝選理由,「形|SHAPE」以整齊的排版勝出。其實由上圖不難發現:「形|SHAPE」無論是正面、反面,都只有切成單純的左右兩個區塊。正片的左區塊約佔了整體版面的 2/3、背面則占了約 3/4。

延展性強:無論文字多長都能排進去!

作者將姓名、地址以及「中華民國國民身分證」的中英文字樣⋯⋯等等字數較多的資訊,巧妙的置於較大的左區塊,讓整張身份證有整齊分明的排版;且左區塊的文字內容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延展,因此無論地址、姓名的長度多長,都能在雙語的排版上明暸易讀。

低調呈現台灣意象 質感律動感都到位

另外,作者也將代表台灣土地的圖樣,低調的詮釋在細節中:身分證簡約的白底,搭配玉山山脈的等高線圖的壓紋,上頭還印有台灣島狀的光影變化箔膜。對比其他直白地使用具體的台灣島外型、101 等圖樣,兼具律動感與藝術感的等高線線條作為背景,確實是十分令人玩味的呈現方式。

卡面設計簡約質感,劃出你的隱私空間

新式身分證除了極簡風的 UI 介面之外,到底還有哪些亮點呢?

翻翻我們手中的現有身分證吧!現有的卡面樣式是 14 年前的設計,在今日文武百業都數位化的時代,早已不敷現況使用。政府為展現數位化決心、並因應逐日被重視的個資隱私,卡面與功能都已大幅變化,讓我們逐一細說如下:

一、隱私保護升級、遺失也不怕洩個資

除充滿質感的外觀,資訊呈現上也做不少調整。伴隨著個資保護意識抬頭,新版 ID 的 UI 介面一改過去拿出身分證便個資全都露的尷尬感,將大多數的個人資訊儲於晶片內。

新式 ID 僅保留個人基本資料:姓名、身分證字號、出生日、人像等,至於其他更私密的資訊如父母姓名、出生地等,都於晶片內加密保護,且需經本人同意、輸入身分證後 6 碼及自訂的 2 組密碼後,機關才能讀取資料。

萬一不小心遺失身分證,更可直撥「1996」專線掛失,自然人憑證就立即停用!失主也可申請紙本臨時證明,供掛失補辦期間使用。

而原有的身分證因為有密碼保護機制,所以毋需擔心晶片內容被讀取、盜用; 而晶片則是封裝後無法再取出、無法被側錄或複製偽造。

除此之外,數位身分證沒有儲存的功能,所以使用時不會留下紀錄,避免被第三方監控,真正保障各資安全。

二、兼具駕照健保卡功能,還可綁定手機!

今年 10 月後,若數位身份證執行狀況順利的話,政府將進入開發「行動身分證 APP」的階段,並將身份證與健保卡、駕照等證件「多卡合一」!如此一來,出門就真的不用帶一堆證件在身上,無論是要看病、驗車、遇到警察臨檢等等,只需一機在手便可搞定要各項大小事!

三、辦事不用往外跑,數位 ID 網上搞定!

身分證數位化的最大特點就是,任何需要證件才能辦理的業務,也都同步數位化,能在線上直接辦理。透過政府骨幹網路 (T-Road) 串接政府各機關、部門的獨立系統資料股,民眾最快在今年 10 月之後,就能在網路上辦理公投連署、健保、社福、津貼、勞保、年金、護照簽證等 16 項業務!這樣就不需要為了印身分證、臨櫃申辦事務而東奔西跑了

新版身分證不僅在 UI 介面的設計有乾淨利落、資訊分明的特點,更在技術、使用、便民性上有著巨大的突破!未來在其他功能上的結合,更是指日可待!讓我們一同期待 10 月份新卡的蒞臨吧!

最新文章

熱門文章